查看原文
其他

北上广深武成杭|一线城市未来市民生活图景展望

方家评说 方家评说 2022-09-09
 
 
一座城市的未来,一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饱含在城市战略规划的设计之中。
 
近日,各地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纲,纷纷出台本地版《建议》。笔者学习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建议》文本,以端详城市未来。
 
通读这七大城市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不难发现,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全篇,人民的分量愈发凸显,增强民生福祉占据大量篇幅,一幅幅美好的市民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本文摘取各大城市的个性目标、硬核举措,试图将它们的特色亮点梗概展示,其他共性部分的内容不再罗列。


北京|围绕“七有”“五性”勾勒民生




明确提出:聚焦 “七有” “五性”,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紧紧围绕“七有”目标和市民需求“五性”特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七有”目标是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五性”特点是指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多样性等北京市民民生需求新特点。
 
关于居民收入。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关于就业。做好各类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和劳动技能型就业。
 
关于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先补足重点区域和结构性缺口。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打造“未来学校”。
 
关于社会保障。统一城乡失业保险政策。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应急管理机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推进民生卡“多卡合一”改革。
 
关于“一老一小”。完善街道社区就近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服务驿站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养老资源在周边布局,推动异地医保一体化结算。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关于住房保障。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序均衡供应住宅用地,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鼓励存量低效商办项目改造,深入推进集体土地租赁住房试点,持续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优化住房供应空间布局,促进职住平衡。
 
关于卫生健康。《建议》稿专门拿出一个部分来写“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着力建设健康北京”,这在七大城市中是唯一的。而且对体育惠及民生也有耀眼提法:增加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推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打造百姓身边的“一刻钟健身圈”。
 

上海| “五个人人”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的《建议》稿,读起来没有“千城一面”的感觉,确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范儿。即使是目标、原则、要求等这些可能虚泛的文字,也能读到实诚、新鲜和温暖。
 
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建议》提出,要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化为切实行动,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展望二〇三五年,“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将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动图景。
 
人民城市将有怎样的生动图景?《建议》用升级版的“七有”描绘——“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关于教育。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适应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人事薪酬激励机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接近全球城市先进水平。
 
关于“一老一小”。做强中心城区“嵌入式”和乡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服务品牌,围绕增量、增能、增效,优化设施布局,推进适老化改造,加强资源配置,织密织好养老服务网,着力解决好失能失智老人护理难题,让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大力推广养老顾问制度,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发展异地养老,深化长三角养老服务合作。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和幼儿快乐启蒙教育,建设托幼一体化体系。
 
关于卫生健康。明确要建成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全市平均期望寿命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关于宜居环境。提出“城市家具”理念,要把城市公共空间中各种户外环境设施,如指路标志、卫生设施、公交站点、艺术景观设计等,打造得更加安全整洁、便利舒适。实施千座公园计划,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持续完善城乡公园布局,让更多市民出门见绿。


广州|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广州




区别于北京的公共版“七有”、上海的升级版“七有”,广州用“九有”描绘“十四五”目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住有宜居、出有畅行、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急有速应加快实现,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幸福广州达到更高水平。
 
关于居民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深化“慈善之城”创建。
 
关于就业。实施新业态成长计划,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对就业困难人员重点帮扶,加强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关于教育。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广州教育新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示范城市。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提升在线教育水平,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关于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推广长期护理险、高龄照护险。探索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
 
关于住房保障。探索优化房屋面积测量计算方式。这项改革在全国应该属于首创,期待广州成功探索后全国推广,让老百姓购房更安心。
 
关于卫生健康。建成广州呼吸中心,做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和国际一流临床重点专(学)科,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中心。在重要医疗资源周边规划建设健康公寓。
 
关于“一老一小”。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支持政策体系。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实施广州市幼儿园条例,构建未成年人维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让孩子更开心、大人更安心、老人更舒心的“城市乐园”。探索构建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继续办好长者饭堂。
 

深圳|民生幸福标杆之城




 
遥望二〇三五,深圳的目标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可持续发展先锋、民生幸福标杆,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市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立足“十四五”,深圳将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关于教育。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7.1万座,加快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快高中园建设。规范发展各类教育培训,实施国际化特色教育示范工程,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多样化发展。
 
关于卫生健康。明确提出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建立健全“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深圳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示范基地。优化提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推动三甲医院数量倍增,加快创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关于住房保障。构建完善“4+2+2+2”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推动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
 
关于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推动长期护理险落实落地。率先探索放开外籍高层次人才养老保险延缴趸缴政策。推动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率先落地。
 
关于“一老一小”。探索2岁以下、2—3岁分层照护托育模式,降低市民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加强儿童安全保护,拓展儿童活动空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完善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创新都市养老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武汉|建成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武汉样板”


 


遭遇疫情重创的武汉,浴火重生,痛定思痛,“十四五”欲建成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武汉样板”。
 
武汉《建议》稿中,民生部分的标题用得很平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像其他部分标题那样的高昂,比如“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更大力度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民生部分最大的亮点,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深入推进健康武汉建设。现原封不动复制如下: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预防为主方针,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防治一体化”建设,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常态监测、多点触发、人物地同防、健康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争创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疫情战略物资储备中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城区间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等制度,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持社会办医。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卫生城市建设,推动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武汉《建议》稿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把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大胆写实了,明确提出“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比北京稿中增加了“机关”二字。
 
 
成都|成为“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




成都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感受最深刻、需求最迫切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十四五”的目标是成为“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
 
这十大工程分别是:大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生活成本竞争力、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计划、持续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抓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生态惠民示范城市、提升城市智慧韧性安全水平、建设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等。
 
继续保持生活成本竞争力。坚持以构建城市持久竞争力为导向,巩固房价收入比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优势地位,稳定生活必需品物价指数,打造生活成本洼地。
 
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打造城市赋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兴业的典范。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体系,广泛布局创新孵化载体,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形成多层次青年创新支持生态。制定优秀青年大学生在蓉创业分层补贴政策,升级青年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创业之城”品牌力。
 
建设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加快培育彰显人文关怀、全民共享福祉的现代城市文明新样板。大力发展托婴托幼机构,增加优质育婴师、幼师供给,丰富儿童友好型设施和服务供给,引导大型商超普及母婴室。
 
建设生态惠民示范城市。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创造更多可感可及的公共生态产品,建成天府绿道10000公里,形成星罗棋布、类型多样、全民共享的绿道体系,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盛景。推进天府绿道健身场景和“家门口运动空间”工程建设。
 

杭州|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杭州的《建议》稿,并不像有的城市那样格式化,很符合城市特点,读起来就是杭州。目标、要求和举措等都写得很实,数字化明显,能实的尽量实,数字散见于各处。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杭州,在述及生活品质走在前列时,用了一串数字: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以内;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8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以上,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建成人民的幸福城市。
 
二○三五年杭州的民生愿景是:率先以城乡区域大统筹推进共同富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率先以全域大花园建设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更加优化,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成效显著,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稳妥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试点,深化新名校集团化战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层级共建共享。
 
全面推进健康杭州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建全国中医药名城。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家门口养老”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院,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
 
健全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涵盖公租房、人才专项租赁房、蓝领公寓和公租房货币补贴、高层次人才购房(租赁)补贴、大学生租房补贴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


往期推荐



2021新年献辞|奇迹是不断拼搏的痕迹

马云同志该不该被党内警告

深圳女孩忙“搞钱”背后的人性光芒

官场风云:上去、下去、进去、出去

咱西安,咋了嘛|《装台》与“站台”

阮成发的“滇峰时刻”


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